小麦品种概述
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小麦含有面筋,适于烤面包、蒸馒头、面条、制饼干、糕点、烧饼。小麦籽粒还可以作为制葡萄糖、白酒、酒精、啤酒、酱、酱油、醋的原料;麦粉经细菌发酵后,可提制味精。
小麦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植物之一,适应性强,分布广,用途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总面积、总产量、总贸易额及营养价值均居粮食作物的第一位,世界上有43个国家,约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
国际上,小麦主要用作人类食物,尤其以面包、通心粉和比萨饼的形式食用。在发达国家,用作饲料的小麦比例约30%。小麦提供的热量大约占人类消耗总热量的19%。
世界上种植的小麦品种繁多,按播种季节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秋播夏收,越冬生长,生育期较长,分布广泛,地区间差异较大,全世界冬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小麦总面积34亿亩的75%;春小麦春季播种,生育期短,多分布在纬度较高地区。一般而言,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容重和出粉率低。
小麦按皮色可分为白皮和红皮两种。白皮小麦呈黄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较高;红小麦呈深红色或红褐色,皮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较低。
小麦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可分为硬质和软质两种。角质,又叫玻璃质,其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角质或玻璃质;粉质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亦称为粉质。
小麦的供给与需求
(一)世界小麦的生产与需求
世界上小麦种植跨度大,从北欧(北纬67度)至阿根廷南部(南纬45度);纵深长,从中国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0米)到西藏高原(海拔4100米),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下。主产区在北半球的北纬30-60度之间的温带地区和南半球的南纬25-40度之间的地带。在全球谷物生产中,小麦面积约34亿亩,约占世界谷物总量的32%。
从各大洲的分布看,小麦生产相对集中,主要在亚洲,面积约占世界小麦面积的45%,其次是欧洲,占25%,美洲占l5%,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各占5%左右。
亚洲和欧洲既是生产大洲,也是消费大洲 。但亚洲当年产不足需,需要大量进口 。北美(含中美)洲和大洋洲虽然产量不是很高,但洲内消费比例较低. 大部分用于出口;非洲产量最低,但消费量相对较高,需要大量进口;南美洲生产和消费总量基本持平。因此,小麦的消费是全球性的.全世界约有40%的人以小麦为主食的供需结构决定了世界小麦贸易的特点:交易范围广、交易量大、参与国家多。
全球小麦产量和消费量都在6亿吨左右,贸易量1亿吨。小麦生产大国主要有欧盟、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这8个国家小麦产量约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75%。在这7个国家中,欧盟和中国总产量超过1亿吨,其次是印度、美国和俄罗斯,总产量在4000万吨以上,再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总产量在2000万吨以上。2009/2010年度,世界小麦产量预计约6.56亿吨。欧盟、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巴基斯坦是主要消费国,年消费小麦在2000万吨以上。全球小麦消费量近2年在6.2亿吨左右。
根据美国农业部2009年7月的月度供需报告,2009/10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6.5648亿吨,2009/10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为1.8128亿吨,全球小麦库存和库存消费比为8年来最高,这表明全球小麦供应较为充足。
(二)中国小麦的生产与需求
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在农业生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多年来一直在1亿吨左右,位居世界第一,是小麦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也是世界小麦贸易大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遍及全国。在我国,小麦的地位仅次于水稻。
1. 中国小麦生产
我国冬小麦面积约占小麦总面积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岷山、唐古拉山以东的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四川、安徽、陕西、湖北、山西等省。
我国春小麦面积约占小麦总面积的10%不到,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的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省(自治区)。春小麦含有机杂质较多,一般为红麦,皮较厚,籽粒大,多系硬质,面筋质含量高。春小麦生育期短。通常为80-120天。
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保持在约2200-2400万公顷。2009/10年度估计全国小麦播种面积2401万公顷,播种面积较大的省份依次是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和江苏,这5个省的播种面积占全国播种面积的62.3%。
我国小麦总产最近五年连续丰收,每年产量都在1亿吨以上。2009/09年度我国小麦总产量预测约1.125亿吨,产量较大的省份依次是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这5个省的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产量的73%。
2. 中国小麦消费
我国既是小麦生产大国,也是小麦消费大国,生产量和消费量都保持在1亿吨左右。国内小麦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基本保持供求平衡格局。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一直是国际上重要的小麦进口大国,平均年进口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1996年以来,我国小麦连续几年获得好收成,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小麦进口数量逐年减少,出口有所增加,2007年出口小麦207万吨,进口小麦仅8万吨。
我国小麦主要用于食用,制粉消费中约75%的小麦形成面粉,5%形成次粉,20%形成麸皮。小麦直接饲用及工业消费比例不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粉消费稳中有降,饲用及工业消费不断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8/2009年度,小麦制粉消费7800万吨,饲用及工业消费分别为1100万吨。
3. 国内供需状况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于2009年7月8日发布7月份《食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报告》,预测2009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401万公顷,2009年小麦产量为11,320万吨。
据美国农业部2009年7月预测,中国09/10年度小麦期末库存为5986万吨,期末库存连续4年增长,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均居世界首位,供应尤为充足。
影响小麦价格的因素
(一)供给方面
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a、前期库存量,它是构成总产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供应短缺价格上涨,供应充裕价格下降。
b、当期生产量。对用于期货交割的小麦来说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所以我们必须分析研究小麦的播种面积,气候情况和作物生产条件,生产成本以及政府的农业政策等因素的变动情况。
c、商品的进口量。商品的实际进口量往往会因政治或经济的原因而发生变化。因此,应尽可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形势,价格水平,进口政策和进口量的变化。
另外,影响供给的一般因素还有:生产能力,生产商的总数,替代品的相对生产成本,社会风俗习惯以及这家宏观政策等。
(二)需求方面
通常有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及期未商品结存量三部分组成。
a、国内消费量。它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主要有: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人口增长及结构的变化,政府收入与就业政策。
b、出口量。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出口量的增加会减少国内市场的供应;反之,出口减少会增加国内供应量。
c、期末商品结存量。这是分析期货商品价格变化趋势最重要的数据之一。如果当年年底存货增加,则表示当年商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期货价格就可能会下跌;反之,则上升。
影响需求的因素还有: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者偏好,代用品的供求,人口变动,商品结构变化及其它非价格因素等。
当然影响期货品种价格的因素还有很多,这些因素最终都是通过供求影响期货市场价格的。主要的:经济波动同期;金融货币因素(利率、汇率);政治因素;政策因素;自然因素;投机和心理因素等。
另外,对粮食品种的小麦来说,短期的季节性波动对交易者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讲,小麦季节性价格波动有一定规律。每年的2、3、11、12月份价格较高,特别是双节期间,青黄不接时间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