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炭定义
英文名称:Coke。冶金焦是高炉焦、铸造焦、铁合金焦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焦的统称。铸造焦是化铁炉熔铁的主要燃料,作用是熔化炉料并使铁水过热,支撑料柱保持其良好的透气性。由于90%以上的冶金焦均用于高炉炼铁,因此往往把高炉焦称为冶金焦。焦炭期货交割标的物是冶金焦。
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用于铜、铅、锌、钛、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炼铁高炉采用焦炭代替木炭,为现代高炉的大型化奠定了基础,是冶金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为使高炉操作达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冶炼用焦炭(冶金焦)必须具有适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包括冶炼过程中的热态性质。焦炭除大量用于炼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冶金焦)外,还用于铸造、化工、电石和铁合金,其质量要求有所不同。如铸造用焦,一般要求粒度大、气孔率低、固定碳高和硫分低;化工气化用焦,对强度要求不严,但要求反应性好,灰熔点较高;电石生产用焦要求尽量提高固定碳含量。
焦炭物理性质包括焦炭筛分组成、焦炭散密度、焦炭真相对密度、焦炭视相对密度、焦炭气孔率、焦炭比热容、焦炭热导率、焦炭热应力、焦炭着火温度、焦炭热膨胀系数、焦炭收缩率、焦炭电阻率和焦炭透气性等。
焦炭的物理性质与其常温机械强度和热强度及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1. 焦炭中的灰分:灰分是指焦炭试样在850±10℃温度下灰化至恒重,其残留物的质量占焦样的质量分数,其数值是在干燥炉烘干的基态下测得,用字母Ad表示。
2. 焦炭中的硫分:焦炭中的硫有无机硫、硫酸盐硫和有机硫三种形态,这些硫分的总和称为全硫,工业上通常在烘干基态测定全硫,用字母表示为St,d。
3. 焦炭的抗抗碎强度M40和耐磨强度M10:焦炭转鼓强度通常用抗碎强度M40和耐磨强度M10两个指标来表示,前者是指焦炭能抵抗外来冲击力而不沿结构的裂纹和缺陷处破裂的能力,后者是指焦炭能抵抗外来摩擦力而不产生表面碎屑和粉末的能力。
4. 焦炭的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反应性CRI是指焦炭与二氧化碳、氧和水蒸汽等进行化学反应的能力。钢厂要求焦炭在一定温度下的热反应性CRI尽量小些,反应后强度CSR尽量高些。
5. 焦炭中的挥发分:挥发分是焦炭分析试样在900±10℃下隔绝空气快速加热后的失重占原焦样的百分率,并减去该试样的水分所得到的数值,是在烘干无灰基态下测得的。根据焦炭的挥发分含量可判断焦炭成熟度。如挥发分大于1.5%,则表示生焦;挥发分小于 0.5—0.7%, 则表示过火,一般成熟的冶金焦挥发分为1%左右。
6. 焦末:在国标GB/T 2005-94中,焦末含量定义为筛分组成中小于25mm的焦炭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数。由于焦末价值远低于焦炭,所以焦末对衡量货物价值有很大作用。一般来说,耐磨强度、抗碎强度等强度指标与焦末含量呈线性关系,强度较大的焦炭,在储运或搬倒过程中产生的焦末会比较少。如果配煤中贫瘦煤或瘦煤的配入量过多,或者焦炭水分过大,或者筛分不好,都可能导致焦末含量较高。
7. 焦炭的粒度:粒度也称块度,表示焦炭的大小,通常以毫米计量。焦化企业通常将焦炭分为大于40mm的大块焦、25-40mm的中块焦、10-25mm的小块焦和小于10mm的粉焦四级。粒度在30-80mm之间的焦炭一般称为冶金焦,全焦中冶金焦的比率通常为93%左右。在全焦中,除了粒度在25mm以上的焦炭,剩下的就是焦末。
世界各国的焦炭主要用于钢铁工业。近几年,从总的趋势看,世界钢铁产量在增长,世界焦炭产量也在增长。据国际钢铁协会统计显示,2010年世界粗钢产量达到14.14亿吨,同比增长15%。生铁10.31亿吨,同比增长14.08%。2000年全球焦炭产量3.36亿吨,2010年全球焦炭产量达到6.3亿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焦炭产量较上一年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平均增长率平均在9%左右。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焦炭产量大增,占世界焦炭产量比重也在增加。中国的焦炭产量之大,消耗之多,为世界之最。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炼焦工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2010年国内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厂焦炭产量约13003.2万吨,同比增长5.0%,独立焦化企业焦炭产量25400.8万吨,同比增长9.8%。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厂焦炭产量比重33.55%。从统计数据来看,2008-2010年钢铁联合企业焦炭产量稳定在1.2亿吨左右,相对于2007年之前钢铁联合企业焦炭产量比重整体有所增加,随着大型钢铁企业焦炭生产快速发展,钢铁联合企业焦炭产量所占比重会不断增加。
从焦炭产量省市分布来看,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内蒙、辽宁、云南、陕西、江苏、四川这10个焦炭年产量1000万吨以上的省(市)的产量之和达2.9亿吨,占我国焦炭总产量的75%以上。
从焦炭产量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炼焦企业地域分布不平衡,由于我国炼焦企业主要集中于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所以这3个地区焦炭产量之和占全国的比重在70%以上。
从企业排名来看,由于近年来钢铁工业总体发展迅速,焦炭需求旺盛,拉动了焦化行业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大型独立焦化企业。
从焦炭成本方面来看,精煤的配比不同,焦炭产量也不同。但一般配比是1.4 吨洗精煤能够炼出1 吨焦炭。1 吨精煤的配比煤种往往有四、五种,主要构成为:主焦煤60%(含主焦煤、肥煤;各企业配比不同,产出的焦炭质量不同)、瘦煤30%、气煤10%。部分企业采用无烟煤炼焦新工艺,其精煤构成为:主焦煤50%(含主焦煤、肥煤、瘦煤,主焦煤占90%)、无烟煤50%。企业可以采用无烟煤炼焦,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地蕴含大量的无烟煤,且55%为粉状,适宜炼焦。
一般焦化企业中,上游煤的成本占焦炭成本的75%-90%,生产成本占到10%-25%左右。现在多数焦化企业采用回收尾气进行蒸汽发电的方式来降低用电成本,把大约8%的电费成本隐含到生产成本中去。
运输成本一般在100-200 元/吨左右,视距离的远近有所调整,一般不含在报价中。焦化企业多给出车板价,运费由买方负责。
2010年,国内粗钢和生铁产量分别达到62650万吨和58555万吨,强力拉动了我国焦炭需求的增长。尽管焦炭出口大幅度下降,以及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入炉焦比下降,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仍高达38433.4万吨,是我国焦炭消费历史上消费最多的一年,也是我国生铁产量增加最多、高炉炼铁入炉焦比降低幅度最大的一年。
从焦炭需求省市分布来看,2010年,我国冶金焦炭总消费量为2.65亿吨,河北地区不但是焦炭主产区,其消费量也最大,占国内焦炭总消费量的23%,排名前10位的省市焦炭需求量占我国总需求量的73%。
从焦炭需求地区分布情况来看,2010年,我国焦炭总消费量为2.65亿吨,其中华北、华东、华中、东北是焦炭需求主产区域,华北地区不但是焦炭主产区,其消费量也最大,占全国焦炭总需求量的33%。华东地区焦炭产量占全国焦炭产量的31%。
从企业排名来看,近几年我国钢铁企业发展迅速,对焦炭需求也快速增加。
3. 国内焦炭进出口情况
2000年以来,我国焦炭出口量基本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占世界焦炭出口量超过50%,己成为名副其实的焦炭第一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在焦炭国际贸易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010年我国焦炭出口总量334万吨,前十位出口国焦炭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92%。
2010年我国进口焦煤量4727万吨,其中澳大利亚、蒙古、俄罗斯联邦、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为主要进口国。
我国焦炭区域间贸易流通量比较大。从输出看,山西、河南、内蒙、陕西、云南、山东、黑龙江、新疆等省区属于焦炭主要输出地,从输入看,河北、江苏、天津、辽宁、上海、湖南、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区的焦炭缺口较大,焦炭输入量都在340万吨以上。
目前,国内焦炭流通格局包括两方面。一是主流向,主要包括三条路径:第一,焦炭由主产地山西、陕西等地通过铁路、公路向华北、华东等地区的流通;第二,焦炭由山西、陕西及其它北方省份通过铁路、公路运到天津港、连云港、日照港后,再经水路销往华东、中南地区;第三,符合这个由北向南、以华北为枢纽的基本流向的,较临近省份或地区间的流通,如华北省份的焦炭销往华东、中南各省,中南地区北部省份向其南部、华东地区销售等。
炼焦煤是焦炭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生产1吨焦炭需消耗1.4吨焦煤。焦煤价格对焦炭需求变化的反应具有一定的时滞,往往是焦煤价格先涨,过一段时间后焦炭价格也往上涨。而焦炭价格跌后一段时间炼焦煤价格才相应下跌。焦煤价格是影响焦炭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
近两年我国焦煤进口量大幅增加,随着我国钢铁产业高炉大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焦炭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焦煤的进口量会持续增加,国内焦炭价格受国际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2010年,国内外钢铁产量的加快恢复增长,强力拉动了我国焦炭需求的增加。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高达38433.4万吨,同比增长约3985.7万吨,增长约11.57%,是我国焦炭消费历史上消费最多的一年。
从焦炭消费构成分析可知,钢铁工业是焦炭最主要的消费领域,因此,焦炭消费高度依赖于钢铁工业的运行,钢铁价格与焦炭价格高度相关,我国作为钢材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钢材价格的变动,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更具有深刻的影响。从焦炭与钢材的关系来看,钢材是焦炭主要的下游行业,钢材价格变动直接影响焦炭的价格走势。
(三)宏观经济增长、政策等其他综合因素也会影响焦炭价格走势